昊海生科实控人夫妻获分红或超1亿 医美巨人退出高光时刻

内容摘要《投资者网》蔡俊从高光时刻退出的昊海生科(688366.SH,下称“公司”),遇到高管被立案和业绩下滑。5月,公司公告实控人之一蒋伟收到证监会出具的《立案告知书》,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。公司表示,该事项与本公司股票无关,系对蒋伟个人的调查,

《投资者网》蔡俊

从高光时刻退出的昊海生科(688366.SH,下称“公司”),遇到高管被立案和业绩下滑。

5月,公司公告实控人之一蒋伟收到证监会出具的《立案告知书》,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。公司表示,该事项与本公司股票无关,系对蒋伟个人的调查,其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,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。

今年一季度,公司营业收入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.19亿元、0.9亿元,各自同比下降4.25%、7.41%。

这家早早实现“H+A”两地上市的公司,通过并购成为医美巨人。但消费新趋势下,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均面临激烈的挑战,要构建长久持续的护城河,或许到了关键时刻。

高分红和高薪酬

2007年,在化工市场打拼多年的蒋伟创立公司前身。其开始的设想,计划将业务锚定在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。公司高管的核心团队包括蒋伟,以及现任董事长侯永泰、总经理吴剑英。

之后,玻尿酸产品在国内风声水起,敏锐的团队捕捉到商机,以此切入将公司带上第一个台阶。2015年和2019年,公司登陆港交所、科创板,资金夯实后开始并购扩张之路。几年时间,公司收购河南宇宙、珠海艾格、深圳新产业、亨泰视觉、厦门南鹏、欧华美科等企业。

眼下的公司业务版图,涵盖医美与创面护理、眼科、骨科、防粘连及止血等。2021年,公司市值近500亿元,迎来最高光的时刻。但之后,这家主营医美的资本宠儿开始市值缩水。一方面,公司医美板块的增速开始下滑,尤其是核心玻尿酸产品。另一方面,受集采政策影响,眼科产品的降价传导至公司相关业务,造成板块营收下滑。

2024年,公司营业收入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.98亿元、4.2亿元,各自同比增长1.64%、1.04%。截至5月15日,市值超100亿元。

离开高光并业绩承压后,公司发布新的分红方案。2024年,公司现金分红总额(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)为2.31亿元,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4.92%。同期,蒋伟夫妇持有公司超45%股权。以此计算,实控人夫妇获得分红或超1亿元。

2023年,公司共计派发现金红利0.69亿元,占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7.96%。对比两年分红方案,市场有各种声音。

尽管蒋伟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,但其配偶游捷担任公司董事,并于2024年参加全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。2018年前,游捷先后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担任医生,之后加入公司。

争议的不止有高分红,高管的薪资也于业绩承压之际增长。2024年,公司董监高(含核心技术人员)获得的税前报酬合计2118.74万元,同比增长14.8%。其中,董事长侯永泰、总经理吴剑英分别获得300.42万元、301.78万元,2023年为189.26万元、190.48万元。同期,两人因分红送转、股权激励实施等增加公司持股数。

业绩开始降速

退出高光时刻的昊海生科,市值下坠的本质可能是业绩增长在降速。

2024年,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医美板块收入11.95亿元,同比增长13.08%。2023年,该板块增速达41%。其中,2024年公司玻尿酸产品销售额7.4亿元,同比增长23.23%。2023年,该品类增速达96%。

增速下滑,终究得回归到产品上。公司的玻尿酸品类覆盖“海薇”、“姣兰”、“海魅”以及“海魅月白”等四代产品。每个系列的功效、价格都存在差异化定位。伴随国内中低端玻尿酸的竞争愈发激烈,公司向“上”卷,重点打造“海魅”和“海魅月白”等高端产品。

2023年,公司披露“海魅”的销售额超2.3亿元,同比增长129.32%,但2024年未有相关数据。2024年末上市的“海魅月白”是第四代玻尿酸产品,具有更好的远期安全性、更长效、可刺激局部胶原蛋白增长等特性。因此,公司计划今年将重点放在“海魅月白”。

但国产高端要占据消费者的心智,需要在产品力和价格力上与国际大牌竞争。国际巨头艾尔建的“乔雅登丰颜”、瑞典瑞蓝的“瑞兰丽缇”等占据8000元以上价格带,公司的“海魅”和“海魅月白”分别定位在3000元、8000元。

国产与进口的高端竞争,注定是一场持久的较量。2024年,爱美客的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17.44亿元,仅同比增长4.4%,但仍远高于公司。要想突破进口的优势,路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桎梏在等待国内厂商。

既然国产产品遇到激烈竞争,公司也从国外引进设备。2021年,公司收购欧华美科,后者拥有主营射频及激光设备产品线的以色列EndyMed。

2024年,公司射频及激光设备的收入为2.64亿元,同比下降6.97%。公司解释,报告期内同类产品的监管类别从二类升级为三类,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不得生产、进口和销售,公司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推广受到较大影响。截至2024年,欧华美科的商誉余额268.5万元。

而商誉占比最大的为主营眼科产品的深圳新产业集团,截至2024年,该企业的商誉余额为2.66亿元。

2024年,公司眼科产品的营业收入为8.58亿元,同比下降7.6%。公司解释,下滑有人工晶状集采的影响,还有功能性框架镜对角膜塑形镜的客户分流。消费者使用反馈看,功能性框架镜较角膜塑形镜更安全,成本也更低。

前期通过收购扩张为医美巨人,如今在消费环境大趋势下,公司的增长陷入一个难题。向上,高端医美产品需要突破各类桎梏。向下,众多快速涌现的消费新品冲击,甚至替代中低端产品。

公司的护城河,到底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守住,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。在消费新趋势的背景下,是时候做出抉择。(思维财经出品)■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